被誉为山西国企改革“样板”的汾酒集团,近日被山西省委巡视组“点名”。
据巡视组反馈情况,汾酒集团清廉国企建设成效不明显,工程建设、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领域廉洁风险防控不力,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突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屡禁不止。
汾酒曾被誉为“汾老大”。图/视觉中国
(相关资料图)
2017年以来,汾酒迎来跨越式发展,从一家年入几十亿元的地方酒企,迅速成长为营收规模接近300亿元的白酒头部玩家,更是喊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雄心壮志。
那么此次巡视组到底说了什么?汾酒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巡视组点名
根据山西省委部署,2023年2月23日至5月30日,十二届省委第三轮巡视组对30个脱贫县(区)开展了常规巡视,并对3个省管企业党委开展了机动巡视。
近日,山西省委巡视组“一对一”反馈了巡视情况。其中,汾酒集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国企改革决策部署还有差距,推进集团高质量发展有短板,企业管理精益化程度不高,现代采供体系建设不够完备,品牌塑造、市场建设用力不足,创新驱动战略落实不够有力;
二、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不到位,清廉国企建设成效不明显,工程建设、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领域廉洁风险防控不力,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突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屡禁不止;
三、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有差距,执行干部选任政策存在偏差,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仍有短板,基层党建工作不够规范。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常务理事、华东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教授魏昌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一巡视报告与意见,是对汾酒集团廉洁体系建设的体检单,找出了有问题的指标和风险点,有助于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与完善。
具体来看,第一项指出了该国有公司在治理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作为国有大企业对国家经济发展贡献能力的实现。
第二项从巡视的职责与职能角度出发,提出国有企业在履行参与市场经济主体功能方面所存在的廉政风险与问题。其中既有腐败高发、易发、可能触发严重腐败危险的传统领域与环节,如工程建设、原材料采购领域,也包括经商办企业这种屡禁不止、死灰复燃的问题,以及推进八项规定中的问题。从所提出的问题方面、领域来看,风险点与问题领域较多,发生系统性廉政风险的土壤与条件依然存在。
第三项主要是针对国企权力体系、干部与人才队伍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这一领域是权力系统内部的腐败风险,较之于第二项,该问题重在国企与市场交叉领域中的风险。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风险,具有不同的危害。
第四项是总体上要求强化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以政治责任引领国企高质量发展。
从巡视组的反馈情况看,第二项问题无疑是重中之重。酒水分析师蔡学飞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酒类销售是一个高度依赖个人和经销商的业务,并且对于相关的市场费用投入有着极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汾酒这样的扩张型酒企,不同的市场,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区域,以及不同的经销商,都有着不同的政策,行业一般叫做一店一策。
“所以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特别是在市场费用核销,相关渠道资源投放,以及广告投入等相关方面存在大量弹性操作空间,这个可能就是巡视组所点名的问题。”
事实上,早在2019年8月,汾酒集团就曾专门针对可能利用汾酒资源谋私利的9种情形,出台了《关于严禁领导干部利用汾酒资源谋取私利的规定》。
彼时但任汾酒集团党委书记的李秋喜表示,汾酒是山西的一张名片,如果被当成“地方特产”用作媒介和资本,被他人用于利益输送、权钱交易,这不是汾酒人的初心,损害了“清廉汾酒”的形象,“被贴上这样的标签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管理层震荡
在中国白酒发展史上,汾酒一度被誉为“汾老大”。
上世纪80年代,清香型白酒是绝对的消费主流,而汾酒作为清香型白酒的代表,销量一度占到中国白酒销量的50%。
然而在1998年,山西朔州发生特大假酒案,令山西白酒业元气大伤,汾酒也受此波及,销量大幅下滑,省外市场迅速流失。自此以后,汾酒从酒业第一阵营跌入第二阵营。
2005年,李秋喜进入汾酒集团,并于2009年出任上市公司山西汾酒董事长。
2017年是汾酒发展历程中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山西省国资委将汾酒集团作为山西省国企目标责任书改革试点单位,并与李秋喜签下“军令状”:2017-2019年营收增长30%/30%/20%,利润增长25%/25%/25%。
随后在2018年,汾酒又引入华润旗下的华创鑫睿参与混改,开创了地方国企与央企战略合作的新模式。令业界惊叹的“汾酒速度”就此开始。
中国汾酒城。图/余源摄
官方数据显示,汾酒的营收和净利润从2017年的63.61亿元和9.52亿元,分别增长至2021年的199.71亿元和53.14亿元。
2021年12月19日,60岁的李秋喜到龄退休,卸任其在汾酒的所有职务,原山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则接棒成为汾酒新一任掌门人。
李秋喜退休后,汾酒集团管理层迎来不小的震荡。
几乎在李秋喜退休的同一时间,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委员李明强申请辞去职务;2022年6月,在汾酒集团任副总经理多年的李卫平,转任山西大地控股总经理;2022年底,山西汾酒董事、副总经理杨波辞职,出任神农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广誉远党委副书记。
汾酒销售公司是这轮管理层变动中的焦点。
今年5月22日,山西汾酒的股价开盘触及跌停,当日累计跌幅为6.01%,是A股18只白酒股中唯一一只股价下跌的。有白酒行业人士表示,本次下跌或与网传“山西汾酒销售公司总经理李俊出事了”有关。天眼查APP显示,李俊从2018年10月9日起担任汾酒销售公司总经理,是缔造“汾酒速度”的重要人物。
李俊最后一次公开亮相,是在今年5月11日举行的山西辖区上市公司2023年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暨年报业绩说明会。会上,他作为汾酒股份副总经理、汾酒销售公司总经理,介绍公司产品推广相关情况。
不过,5月18日,山西汾酒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主持召开的公司党委会,李俊并没有参会。5月30日,山西汾酒举行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据现场相关人士透露,张永踊已接替李俊担任汾酒销售公司总经理一职。目前汾酒集团官网也搜不到李俊任何相关信息。
半个月后的6月5日,汾酒再度宣布三位高管同时离任,涉及副董事长以及两位董事。
副董事长谭忠豹,因到龄退休原因,申请辞去副董事长、总经理、战略委员会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公司董事杨建峰调任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专职外部董事、山西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专职外部董事;公司董事常建伟调任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专职外部董事、华舰体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专职外部董事。
上述三人都曾是李秋喜时期的得力干将。其中,常建伟还曾是李俊的前任,于2017年3月1日至2018年10月9日担任销售公司总经理一职。
高端化不易
而在产品层面,目前摆在汾酒面前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困扰多年的高端化。
据中国酒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规上白酒企业963家,产量671.2万千升,同比下降5.6%。这是自2017年以来,全国白酒产量连续第六年下跌,相较于2016年峰值而言,同比下降50.59%。
尽管产量不断下降,但白酒销售收入及利润仍在稳步提升。2022年,规上酒企完成销售收入6626.5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利润2201.7亿元,同比增长29.4%。
究其原因,这与白酒消费升级,越卖越贵有关。而汾酒恰恰相反,过去多年的发展更多靠“上量”。
蔡学飞表示,汾酒的增长来源于全国市场,特别是山西之外的新市场开发与销售,并且以玻汾、青花汾为代表的全国性放量。
但这种发展模式一旦遭遇销量增速放缓,就容易连带收入增速放缓。
2018年,汾酒销售量同比上年增长38.85%,而到了2022年,这一数据已经下滑至16.98%。与此同时,汾酒营收增速也从2018年的47.48%,降至2022年的31.26%。
进入2023年,汾酒放缓迹象更加明显。2023年上半年,汾酒预计实现营收190.11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3.98%左右;预计实现净利润67.7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5.15%左右。而在2022年同期,这两项数据的增长率分别为26.53%、41.46%。
其实近年来,汾酒也在持续强化高端产品,特别是青花汾酒系列,并收到了一定成效。
青花系列是汾酒主力高端产品。图/视觉中国
目前,青花汾酒旗下囊括青花20、青花25(山西市场)、青花30·复兴版、青花40·中国龙以及青花50,分别覆盖次高端、高端、超高端不同价格带。
从财报来看,2022年,以青花汾酒为代表的中高价酒类(指每升130元及以上产品)的营业收入约为189.33亿元,同比增长39.45%;杏花村酒等其他酒类的营收约为71.07亿元,同比增长14.05%。
不过即便是将中高价酒类的占比提升至72%,汾酒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要知道,同期泸州老窖与洋河股份中高端产品收入占比均已超88%。
而且,2022年成功跻身“百亿单品”的青花汾酒,主力产品仍然是300元价格带的青花20,有研究表示其在整个青花汾酒系列中贡献了60%的份额。
蔡学飞表示,高端产品主要针对是商务宴请与礼品市场,本身对于品牌价值要求极高。虽然汾酒也是老名酒,但是全国性市场依然缺乏基础,所以还需要时间去加大品牌价值塑造与消费者深度培育。
一方面,白酒高端市场已经相当稳固,突破不易。
目前在高端市场,茅台、五粮液普五、国窖1573占据了90%的份额,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汾酒想在千元带有所突破,必然面临这三家的压制。
另一方面,清香型白酒的市场认知度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过去两年,在汾酒带动下,清香型白酒发展势头不错,但占比仍然较低。
数据显示,2009年至2020年,浓香型白酒市场行业占比从57%下降至51%,酱香型白酒从12%提升至27%,清香型则从12%提升至19%。
对于这一点,山西省委巡视组提出的意见建议第一条,便是切实把党中央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在实处,持续深化国企改革,提升品牌价值,加强市场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0531-85193563。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华东地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